邓叶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说明与指南

就医规律——能推拿不针灸,能针灸不用药,能外用不内服,能汤药不成药,能中药不西药,能吃药不输液,能输液不手术,能留肢不截肢,能保命先留命~~~~

发表者:邓叶清 人已读

邓叶清大夫个人网站文章为原创,版权归邓叶清大夫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刊登,将依法追究索赔及其他法律责任https://dengyq.haodf.com/

正常健康人在没有得病之前就应该提前预防,就算得了病也要先调整好自身的情志、生活和饮食等习惯,才能确保临床的诊疗疗效。在没有及时预防疾病,得病了该怎么办?不少人走入就医误区,一得病就开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风险大于一般治疗,有的时候看着病人觉得挺很可怜,缺乏一些知识导致自己疾病生成或者增加新疾病,现在就就医规律给予一些建议仅供参考:“能推拿不针灸”“能针灸不用药”“能外用不内服”“能中药不西药”“能汤药不成药”“能吃药不输液”“能输液不手术”“能留肢不截肢”“能保命先留命”。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完美,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我也不例外,一个医生如果懂得越多他的患者越受益,有部分医生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很快就知道哪种治疗方式方法最适合病人,这样能提高治疗疗效也能减少病人的奔波和痛苦。

但是现在我看的很多病人是反过来看病,先手术,吃西药再看中医,手术以后经常看到的是将子宫卵巢摘除或者阑尾切除,我们想救治也没有办法,我们不能无中生有,现代医学有很多手术或者器官的再造,再造的器官到身体的排异导致多少人的死亡?我们就医不能因为无知而把身体毁坏!有兴趣的就看看吧,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生病,在患者朋友写的就医经验中就总结了人在生病的时候就医目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就医有就医的哲学——活着就是哲学,活着也要有质量的活着

推拿tuīná)(Tuina)

推拿,按摩,导引,锻炼等都属于非药物和创伤性的物理治疗,是最天然、最绿色的治疗方法。推拿疗法除了禁忌症不可以使用之外,其他均有相对应的经络、穴位、手法进行治疗疾病。经络穴位包括十四经中的任脉、督脉、十二正经脉的经络和穴位、奇经八脉经络和穴位、耳穴,手穴,足穴等经络穴位,推拿更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正骨和关节整复手法,“不治之症?”别人不能治的疾病“我”不一定不能治!。“按摩”本来是个好词被滥用后现在变味了, 将“推拿”说成“捏捏”是捏泥人呢还是捏蚂蚁?“揉揉”是揉面团还是……为了推广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有必要统一专业术语,对将来中国中医药发展有益无弊,希望病患能遵医嘱对此加以纠正,也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力量纠正中国公民的某些不当用词。北京中医药大学设有基础医学院、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和管理学院等,将中医用语逐渐标准化。

我的病人怎么治?我的病人我做主!推拿治疗是通过医生的推拿手法治疗疾病,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医生的手法不一样疗效不一样。医学功底扎实并且手法应用得当时能够治疗疾病,建议患者尽量找正规医院的医生进行推拿治疗,手法应用得当,操作熟练才能取得疗效,如果施术者手法使用不当,很可能误伤患者,使既有疾病加重,无病者受伤患病。颈椎病、腰椎病等在我国法律上规定只有医生才能够治疗,因在美容院、保健馆、盲人按摩等处导致意外受伤和加重疾病甚至导致截瘫的受术者不少。

2009年10月中下旬带的一批荷兰留学生,他们下午在国际培训中心的教室上理论课,学完理论第二天上午到医院来实习。理论课上完后学生间互相练习,因为手法操作不当,其中有同学右侧肩膀肿胀起来,疼痛异常,经过的诊断治疗后痊愈。

推拿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驼背、肘膝关节病、肩周炎、落枕、小关节紊乱、关节脱位等,得了“颈椎病”“落枕”怎么办?什么治疗方法疗效好?中医推拿的疗效显著,世界闻名,现英语直接翻译成Tuina,作为中国公民更有义务为中医文化作出一定贡献。随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有望直接翻译为Zhong Guo,江西景德镇瓷器英语翻译为China,目前代表着“中国”。(2010-2-28)

推拿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现在电视媒体播放的养生知识有些夸大其疗效,甚至有人在媒体上说什么都能治,如果什么都能治的话那就不需要发展其他医药了,不需要医院,也不需要医生了,当疾病生成时病患该就医必须就医。推拿和药物一样,手法不到位没有疗效,过了产生毒副作用,适当适量才能取得良好治疗疗效。

针灸zhēnjiǔ)(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通过针刺和灸疗法治疗疾病。通过刺激不同的部位层次,根据任督二脉、十二正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大肠经来处方用穴。有些人对针灸有恐惧心理,即使知道它的疗效也可能拒绝此疗法。针刺大部分不疼,针具有粗有细,有长有短,《黄帝内经-灵枢》记载有九针,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针刺部位有远端取穴也有近端取穴,针刺有深刺有浅刺,留针时间有长有短,配穴方法多样,扎针灸时间根据疗效有时辰选择等等。

针灸对多种疾病有效,如肢体麻木、偏瘫、面瘫针灸等效果显著。很多患者面瘫后用大量激素冲击,结果很多没有疗效或不显著再针灸,针灸效果就降低很多,现在激素的滥用导致很多毒副作用。针灸使用时间过长和某些用药一样很多穴位有耐受性,并且有些穴位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

外用药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药之效不在药在医”。中国古代把中药叫做毒药,很多人可能听到过这句俗语是药三分毒”,中药有毒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西药毒副作用更大。外用要比内服药相对安全,不管中药西药都有某些毒副作用,外敷、穴位贴敷、足浴和盆浴都属于外用,建议能外用别内服。所以在推拿针灸都不能处理的情况下该用药时用药,能外用不内服。虽然查到相关资料显示服用过量硼酸和氧化锌小儿致死,但在“推荐”——书籍、用药、人物、生活、网站等一文中仍然推荐硼锌糊,主因外用药毒副作用比内服药小,自己用过后有疗效。

前几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龙胆泻肝丸”事件,龙胆泻肝汤本身没有问题,重点和关键点是里面有一味中药药名为木通的,龙胆泻肝汤原方中记载用的是道地药材川木通(也叫汉木通)。后来具体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使用关木通代替川木通,关木通不管《中药学》还是《药典》中的注意事项上都有明确记载,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损伤肾脏,不宜久服。这些问题病人需要多了解,医生在临床中也要多注意,患者的死死于无知。

所以现在邓大夫有不少老患者过来要我开这药那药,对不起在没有看到病人时不随便开药,更不会按照患者的要求去开药,患者的知识往往比医生匮乏,“中医”怎么看“病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治疗

不是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就不能用,毒副作用相对而言,对证(症)了毒副作用就正作用和治疗作用,不对证(症)就是毒副作用。酸枣仁具有安神作用,白天阳气正升应该是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此时就不建议服用,服用了睡觉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开车的还可能出现交通事故,对于此刻来说就是副作用,晚上治疗失眠就是正作用和治疗作用。

中药zhōngyào)(Chinese herbal medicine)

中药饮片是应用中草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开具处方。汤药的针对性比较强,相对于个体来说毒副作用也较少。医生处方用药恰当则基本无毒副作用,如果处方用药或辨证不当则很可能导致毒副反应。处方中或多或少不可避免涉及到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成药虽然方便,适合大众药物的对于一些特征性个体和疾病可能就不适合了。为方便和指导患者煎服中药特作怎样煎中药?量多少?服用注意什么?什么时候喝?一文供参考。

往往有患者问我“医生,某味药有毒副作用,你别给我开了?”有毒副作用的药物不是绝对的不能用,当看我们需要什么,哪个占主导地位。如以下咨询医生给我开的药方里有浙贝母和黑附片,发现这黑附片不宜与浙贝母同用。请问您我会不会中毒啊? 会有其他什么损害么?中医医生根据辨证论治对肿瘤也有一定作用,在中医经典中有化痞块,治岩症即我们所说的癌症。

在大便寒结的时候,使用大家认为有副作用的巴豆效果最好,早年因为不当的用法出现毒副作用,现在医院不怎么让用巴豆了,所以现在治疗的寒结病患就需要使用多味药来代替巴豆,其毒副作用反倒比巴豆重了。当毒副作用可以忽略如抢救生命时,谁还会计较人参上火,附子有毒?中医在用药上有“十八反”和“十九畏”,对于刚从事中医工作者我们不建议使用。某些有经验的医生习惯于使用“十八反”“十九畏”,并且善于应用“十八反”和“十九畏”治疗疾病,有的时候疗效不错。但是有学艺不精的医生不注意使用了“十八反”和“十九畏”,或者有不懂医的人使用“十八反”和“十九畏”。 既然有“十八反”和“十九畏”,那就是说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中出现过毒副作用,因患者个体差异和医生处方应用得当与否决定是否对您有毒或有某些损害。

因煎服中药费时费力,在“推荐”——书籍、用药、人物、生活、网站等中我推荐了感冒清热颗粒、小柴胡颗粒、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但是一旦中成药解决不了问题就算费时费力也还是要花时间花精力,否则属于《医有六不治》中的第一不治和第二不治。

西药

服用方便,但是西药的毒副作用相对中药来说更大。癌症用上放化疗药物后有一部分得到控制,但有消化道不适、掉发等副作用。很多五六十岁的老人到现在可能还留有四环素牙,其颜色不能依靠洗牙解决,那是在不知四环素的副作用时使用的西药,经过十几二十年后曾经服用过的人大部分长出四环素黄牙。糖尿病高血压病很多人服用过后就没离开过,不过我个人门诊和借鉴其他医生的经验,服用中药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和降压药的用量,有的甚至停服西药,有条件的患者不妨试试中药。激素虽有治疗作用,但是它的毒副作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掉,门诊中使用过激素的患者我们再治疗时疗效要降低。青霉素是抗感染药但有不少人对青霉素过敏,有些过敏严重的人抢救不及时很可能导致死亡。

西医检查手段X线片、B超和核磁共振等比中医要先进一些,我临床中将其扩展为我的四诊望诊范围,但是望诊、舌象、脉象西医赶不上中医,现在中医医院也大量引进检查仪器设备,我个人认为中西医结合,说不定哪天中医的包容力把西医作为中医的一种理论吸收过来。

很多人在过敏的时候使用上抗过敏药很快得到缓解,我个人在过敏的时候使用抗过敏药能很快减轻症状,所以不是所有的西药都不可以用,对症后治疗效果非常好,也能很快减轻患者的病痛。我在“推荐”——书籍、用药、人物、生活、网站等一文中推荐的硼锌糊,自己亲身试用过后有疗效。

输液

能吃药时不输液,输液见效快,药物直接输入血管到达全身,输液安全性小于服用中药和西药。输液没有经过胃的吸收和肝脏的解毒和代谢作用就直接进入了人体,其循环速度之快经常在出现问题时急诊抢救亦无效,因输液致死的人事已经不是鲜为人知。“打点滴”致死的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北京的三级甲等医院出现过,其他各省、市、县、镇医院,诊所更是发生频繁。患者输液不仅仅会因青霉素过敏致死,其他药物输用不当也会导致很快死亡,直接到达血管的药出现毒副作用导致的窒息经常来不及抢救。感冒输液在北京花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一两千元,甚至曾有患者感冒花用一万多元。

我自己的经历,当时在外科实习转科,发烧后带教老师帮我输液,皮试没有什么问题,并且输液时速度放得比较慢。输液的时候其他人都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我一个人在护士休息室躺着输液,输完半瓶液后我开始出现皮肤红疹瘙痒,想叫护士帮我拔液,但是发不出来声音。幸运的是自己是医生,咬牙拔掉输液的针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手术

能保守治疗时尽量不做手术,但是像发展快速的恶性肿瘤该手术切除还是尽早切除,碰上了像压迫神经脊髓等情况的时候需要病人自己斟酌是否手术,前十年大家认为无用的扁桃体和阑尾,最后证明扁桃体和阑尾都具有免疫功能。手术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赶上谁都是100%成功或失败。毛主席的白内障手术属于成功病例,是唐由之教授使用祖国医学孙思邈时期的金针拨障术让主席重见光明。同样手术也有失败的病例,有不少病人走着进手术室上了手术台后再也没有下来的患者,沸沸扬扬的北医三院某教授因做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就没有下台。对于手术,医生和病人坚持一点能小手术不大手术,能留指不截臂,能留趾不截踝,做手术能多留点是一点,毕竟是自己身上的东西,手术前后根据需要可以中医中药辨证论治调养身体。

做“手术”会出现下面几种结果:1.好转,医患都希望的,并且有部分得到缓解和痊愈。2.好转,但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如神经皮肤脏器损伤。3.没有好转,什么样的症状仍是什么样的症状,或症状体征加重,还有的把不该拿掉的拿掉了。4.手术彻底失败,导致死亡。不管是手术医生还是麻醉医生出现的意外。有很多疾病不手术是一时的遗憾,手术后可能是一生的遗憾。在手术科室实习转科的时候经常听到“手术做得真漂亮!”然后去查房的时候听到病人在那大哭“我的腿”“我的**”有一次听到一个医生做完手术后很高兴“手术做得太完美了”问他“病人呢?”这个“医生”回答“病人死了”,病人是个活生生的生命,不是艺术品!

在死亡与生命面前,保命是首位的,管他用什么治疗方法,只要人活着就还有希望,就还能继续治疗。“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命都没了,其他的诸如钱财等身外之物、感情、身体还剩下什么?在心脏停跳时医生最常用的心肺复苏过程中压折肋骨也是正常的,患者和家属应感谢施术者,医生不惜将自己的体力用在可能救不过来的人身上,可谓不畏艰辛真的尽力了,但是也千万不能说没有按骨折医生就没有尽力啊“病有六不治”——“医生”不能治的病症

此文灵感来自于张善东大夫的一句“就医能推拿不扎针,能扎针不喝药”,回味后很有道理,在此进行发挥整理,通过此文希望能对生病的人有一定指导意义,不至于“有病乱投医”,也算是扫扫医疗知识的盲。

邓叶清大夫个人网站文章为原创,版权归邓叶清大夫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刊登,将依法追究索赔及其他法律责任https://dengyq.haodf.com/

预防:

相关文章,提前预防疾病比就医规律还要重要,相关文章电脑桌前疾病预防与治疗》、保护眼睛从日常做起》、姿势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图文)》、情绪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吃喝拉撒睡都可以致病,也能治病:《喝水也能喝出疾病》。此外,与家人、同学、同事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也能导致疾病和治疗疾病《“婆婆、儿子——丈夫、媳妇”关系处理好,家庭疾病少》。

生病如何处理?首先知道“病有六不治”——“医生”不能治的病症》,不是医生不给予治疗,而是自己不治。我的病人怎么治?我的病人我做主!》、《“不治之症?”别人不能治的疾病“我”不一定不能治!》、“中医”怎么看“病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治疗《、中医用“心”看病,病人用“心”治病》、“清风明月夜”——做个开心医生,开心病人和开心健康人“2012”得“肿瘤”,你怎么办?,不管怎么样,得病不得病,关键在于调整好心态。

本文是邓叶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1-17